2018年以来,长兴县积极开展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创建活动,落实资源节约优先战略,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层层压实,营造全县创建氛围
夯实组织基础,成立创建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层层分解工作任务,责任到人,形成工作合力。全民参与创建,利用“4.22地球日“、“6.25全国土地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送法下乡等活动平台载体。通过乡镇平台宣讲、下村进厂、校园活动、摄影书法宣传等多种方式,全面营造了创建浓厚氛围。
高屋建瓴,优化产业结构布局
优化国土空间规划布局。启动“多规合一一张图”规划编制,通过农村居民点“一村一梳理”,摸清土地整治潜力,划定农村居民点开发边界;通过建设用地“一地一梳理”,挖掘存量 用地潜力,推动零散建设用地向集镇和产业平台集聚。严格规划边界管控,按照“规划主导,突出重点” 的原则,合理有效配置新增建设用地资源。
节地增效,提高土地利用水平
做好“五未土地”破题者。率先在全省建立“工业企业亩产,效益大数据中心”,2018年共处置“五未” 土地17505亩, 盘活存量建设用地4116亩,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3066亩,三项指标位列全市第一。
做好低效企业攻坚者。召开了千人动员大会,开展工业企业“一对一普查”,通过“腾笼换鸟、原地提升、小微园出租、税收增收、行业整治、园区改造、承诺准入”等方法,全年腾退关闭低效企业147家,腾退建设用地2524亩,工业低效企业上缴税收较上年同期增长62.5%。同时加快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先后开展蓄电池、粉体等10余个行业升级,蓄电池行业由175家重组提升为16家,产值增长10.5倍,税收增长6倍,粉体企业由235家重组为9家,腾出1000余亩建设用地高标准打造成李家巷工业走廊。夹浦镇今年全面启动纺织行业转型升级,以闲置厂房利用、“织机上楼”、厂房“低改高”为手段,充分挖掘现有潜力,实现资源集约利用,截止目前共计1581户29676台散户完成淘汰集聚签约,到2020年可腾出建设用地900余亩。
提质保量,严守耕地保护红线
强监管,重保护。大力推进“152”耕地生态建设保护工程和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建设,完善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和及责任体系。同时,落实“五位一体”的国土资源监管体系,确保天上监测到位、地上监查到位、 网上监管到位、视频监控到位、社会监督到位。
挖潜力,谋发展。大力推进实施“152”耕地生态建设保护工程,2018年共完成垦造耕地2055亩、旱改水1369亩、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拆旧复垦1538亩、建成高标准农田7.77万亩,完成情况位列全市第一。同时积极开展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和耕作层表土剥离与再利用工作,上报批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1个,剥离耕地1226亩、再利用耕地550亩。
稳扎稳打,规范矿山开采行为
构建绿色矿山发展体系。严格落实“边开采、边治理”,并开展矿产资源勘查开采信用监督管理,截止2018年底,全县17家矿山企业绿色矿山建成率100%,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10家、市级4家。并于18年建设完成全长22公里的国内最长水泥输送长廊,倒逼矿山行业转型升级。
深化废弃矿山治理水平。坚持“宜耕则耕、宜景则景、宜建则建、宜林则林”的原则,全方位开展废弃矿山治理工作。近年来,共完成废弃矿山治理112家,治理总面积24148亩, 其中:工矿废弃地复垦6742亩,工矿废弃地利用7565亩,边坡复绿9841亩,累计投入资金4.67亿元。改革创新,打通为民服务道路。
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以“便民、利民、惠民”为出 发点,推进“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推出“24小时不打洋”全自助查询服务、4个“60分钟领证”、民生事项下沉乡镇等服务。率先在全省完成矿产资源压覆调查,积极申报“白名单”制度,优化用地报批,缩短报批时间。开展自然资源确权全国试点。全方位搭建登记体系、多渠道破解登记难点、重实效强化管理应用,制定《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资源分类与编码》《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登记簿样式》全国唯一的2个县级地方标准。
落实“阳光国土”工程。积极推进行政权力运行信息公开, 以自然资源日常管理、行政审批、执法监察等方面信息公开为重点,全年落实信息公开2300余件。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秉承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优秀传统,进一步完善空间布局挖潜存量土地整合国土资源,优化土地资源要素配置,建立资源保护更有力资源保障更有效、 资源利用更集约生态国土更优美治理体系更完善的国土资源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