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召开的全县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加快工业低效企业达标提质工作动员大会上下发了两份文件:一份关于全县工业平台边界划分的实施意见,一份则关于实施工业企业差别化政策补充意见的通知。两份文件的出台,意味着长兴将进一步加快推进各类生产要素的集约利用,提高政策资源的配置效率,从而更好地推动工业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
拿到文件后的第一时间,浙江时彩针织有限公司总经理罗红力就对比了企业目前所处的情况。他告诉记者,时彩针织原本可以享受县里的政策扶持,但按照文件内容,由于亩均税收不达标,现在享受不到县里的政策扶持。“我们原本在工业企业发展绩效综合评价中处于B类,可以100%享受县里的政策奖励。现在因为亩均税收不达标,被直接降到D类。”
失去了政策的扶持,不仅意味着企业少了一部分收入,更多的则是少了有力支撑,这让罗红力下定决心改变现状。“企业想要继续发展,就必须加大转型升级力度,这是唯一出路。”目前,时彩针织已经明确未来几年的转型路径,并将在完成现有设备更新换代的基础上,再购买一些新设备,引进一批熟练工,全方位提升产量、质量和效率。同时,企业在销售方面将从之前的专做外贸,逐渐向内销延伸,不断拓宽销售渠道。罗红力介绍,目前企业的亩均税收是2万多元,今年力争达到3万元,到2020年争取超过5万元。
以亩均论英雄,用集聚促发展。今年以来,长兴进一步加快推进工业平台集聚集约发展,力促全县生产力布局优化,同时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工作。按照此次出台的文件内容,我县对包括开发区、南太湖产业集聚区长兴分区在内的六大工业平台,以及夹浦镇、洪桥镇等其他乡镇工业平台全部进行了明确的边界划分,所有平台总空间规模将控制在99.37平方公里。
县发改委国民经济综合科科长张伟建告诉记者,平台开发边界划定以后,将建立分等级的平台管理制度,按照“一类发展区、二类发展区、开发边界外”三个范围,对工业企业实施梯度式扶持,并建立差别化的要素配置体系。以此来倒逼企业提高亩均效益,加快集聚发展。
根据新的分等级管理制度,我县对符合《长兴县大工业政策三十六条》的一类发展区内工业企业,将100%给予奖励;二类发展区内工业企业在2018年、2019年分别以70%、50%给予奖励,2020年及以后不予奖励。而对工业平台开发边界外的企业,则不享受大工业政策奖励。值得一提的是,二类发展区和边界外的优质企业,在符合相关条件的情况下,可进行“一事一议”。
“在工业企业发展绩效综合评价中被确定为A、B、C、D不同类别的企业,我们将从财政奖励、用电资源、城镇土地使用税奖励、社保缴费优惠等方面进行差别化对待。”县经信委经济运行科科长白杨介绍说。
空间合理开发,产业集聚发展,要素高效利用。随着工业平台边界的划分以及工业企业差别化政策的倒逼,长兴将努力实现空间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形成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不断推动全县工业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