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报告提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效率、动力‘三变革’,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等产业体系。这再一次给我们开发区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要做好长兴的发展‘排头兵’、‘主阵地’,就必须要坚定不移聚焦供给改革,为振兴实体经济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要把‘勇挑重担、争创一流’攻坚行动持续坚持下去,把开发区真正打造成为长兴的‘经济特区’。”
日前,在开发区的一场党支部会议上,支部成员纷纷就十九大精神的学习体会进行阐述。
发展是开发区的第一要务。选商引资、项目推动、企业培育、产业链打造……开发区的工作人员,几乎每天每分钟都在与这些词汇打交道。几年来,围绕中心工作,开发区成立产业招商、平台建设、项目推进、企业培育四大突破小组,通过班子带头攻坚,创新方式方法,全力攻项目、育企业、促发展。
在这块总规划用地面积47.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入驻了350多家企业,包括98家规模以上企业,民间投资在这里异常活跃,社会资本不断汇入。今年以来,开发区项目招引更是硕果压枝:总投资100亿元的滴时新能源网约车项目、总投资60亿元的博泰智能车联网产业园项目、总投资12亿元的新能源LED整灯及配件项目……
在项目推动中,开发区建立重大项目两周会商和班子成员联项目机制,第一时间解决项目建设的疑难事宜,推动项目早落地、早建成、早达产。
开发区相关负责人:尤其是2015年开发区理顺机制体制后,形成了在开发区党委统一领导下,开发委本级抓经济工作、太湖街道抓民生事业、国家大学科技园抓科技创新的‘一统三联’管理体系。三个单位之间既相互分工,又协同作战,共同推进‘产业强区、城市新区’建设。
近年来,开发区新能源产业、高端装备制造、白色家电等集群效应逐步凸现,主导产业占比提升到80%以上,有效改变了开发区产业“样样都有一点、样样都不强”的局面。
然而,随着发展的脚步越走越前,土地要素成为了制约开发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一边是新项目没有地落户,一边是一些土地空着不开发,为了破解这对矛盾,今年以来长兴开发区通过摸清家底,盘活存量用地,收回闲置、低效的土地和厂房,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这样的做法,成为今后开发区开展零土地招商的一招“制胜法宝”。接下来,开发区还将通过规下企业和出租厂房整治提升储备一定空间。同时,开发区也意识到发展的后劲不足。比如,主导产业集聚度还不高,虽然明确了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智能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大健康)、新金融业态的“3+1”主导产业体系,但是产业集群效应还不够明显,企业间的上下游配套协作能力还不够强。
针对这样的困境,开发区的根本思路,还是抓实选商引资。围绕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智能制造、生物医药(大健康)三大主导产业和金融新业态,突出重点产业、重点区域和重大项目招商,先谋后动,着力提高招商的精准度,同时加强重大项目研判论证,确保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契合度高、产业化前景优的“两高一优”项目。